孩子的寵物朋友死後,孩子會傷心會難過,這時候家長該做些什麼呢?

 

 

 

google廣告

google廣告

 

google廣告

google廣告

孩子的寵物朋友死後,孩子會傷心會難過,這時候家長該做些什麼呢? 觀看人數:295  

 

導讀:現在家庭飼養寵物的越來越多,孩子也與寵物之間建立了感情,就像朋友一般。但是寵物的壽命短暫,當有一天它死了,孩子會傷心會難過,這時候家長該做些什麼呢?

今年上半年,網上一個男孩為去世金魚辦葬禮的視頻讓觀眾眼流淚、心流血。畫面中,小男孩輕捧著死去的金魚慢慢地吻上去,然後把它放到馬桶裡,嚴肅而莊重地看著金魚隨著水流慢慢旋轉直至沖走,然後終於忍不住悲傷哭泣,轉身投入媽媽的懷抱中……

當孩子面對近如親人的小動物死亡,孩子會因此而傷心難過,甚至變得消沉。那麼爸爸媽媽們怎麼做才能使寶寶坦然面對並認識寵物的死亡,接受與寵物的分離呢?

張女士巧妙地應用了心理學的“文字祭祀釋放悲傷”的原理,幫助小學三年級兒子順利度過因痛失小動物的哀傷關鍵期,這個過程令人動容,也令人反思。

寶寶日記:真希望它們還活著

“夏天的時候,因為表現好,媽媽給我買了兩隻小鴨子。每天上學前我都給它好吃的。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我出去玩的時候就把它們放出來,和它們一起玩。小鴨子長大了一些,家裡放不下了,爺爺就做了一個小籠子,把小鴨子放到樓下。它們每天都過得很好。”

“但是今天,我突然發現兩隻小鴨子一動不動地躺在籠子裡,爺爺說是被黃鼠狼咬死了,我立刻掉下了眼淚。我和爺爺就把它們埋到了大樹下面,真希望它們還活著。”

這字數不多的日記在張女士的臉書出現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這是張女士10歲兒子寫的,文字簡潔、情感真摯,得到了很多的好評。

媽媽說法:寫完後孩子好多了

張女士在臉書裡說:“以前每次兒子寫作文,我都要修改。這次我讓他自己寫,一點兒沒幫他,兒子一氣嗬成,雖然有很多不完美。但兒子寫完後說,‘我不難過了,我用日記給兩隻小鴨子蓋了一座墳,只要看到這篇文章,就仿佛它們還在’。”

張女士鼓勵兒子用寫日記的方式表達對意外死亡的小鴨子的思念,釋放悲傷情緒的方式在臉書裡引來了討論,很多家長認為這種方式很好,既能提高寫作水平,又能釋放悲傷的情緒。

張女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孩子小的時候就特別喜歡小動物,週末的時候,孩子會拎著養鴨子的小箱子到草地上‘遛鴨子’,很開心。可是,兩個小鴨子意外死亡後,孩子連續兩天不說話,看著籠子發呆。”

張女士說:“我知道對於孩子來說,寵物也許是家裡的一分子,是他們最好的朋友之一。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我建議他寫個和小鴨子有關的日記,以後想它們的時候,可以看看。想不到效果很好,寫完後孩子的精神狀態好多了。”

讓孩子快樂地認識人生

親子教育專家周永梅在接受記者採訪說:“養小動物,能培養孩子對他人的愛心和責任心。寵物的壽命很短,極易成為孩子接觸死亡的第一次經歷。此時家長最好不要回避,應借機進行生命教育。我們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孩子認識死亡,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快樂地認識人生、懂得珍惜生命、珍惜生活。對孩子而言,小動物的喪失和一個最親的人喪失的意義是相同的,處理不好,會給孩子帶來心理創傷。”

寵物死了家長可以這樣做

周永梅總結了幾個可行、有效的方法,父母可以參考。

1. 寫作文、畫畫:最簡單最有效

父母可讓孩子寫作文或畫畫,來表達自己的感受、經歷和恐懼,釋放孩子情緒。

2. 給寶寶更多關愛:給其安全感

失去朋友的感覺,會讓寶寶感到不安全。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應該讓寶寶正面瞭解自己悲傷的感情,父母要起到示範作用,可以表現出一點傷心的情懷,讓孩子感覺到寵物的死亡,可以心情不好,這是人之常情。寶寶這個時候需要爸爸媽媽更多的關愛和擁抱。

3. 告別儀式:讓寶寶順利擺脫憂傷

如果小動物病危,在它走之前,媽媽可以讓寶寶單獨和它告別,這種儀式能讓寶寶發洩一下自己的悲傷。

4. 認真傾聽:與孩子有眼神交流

父母應該安靜、專心地傾聽孩子此時此刻內心的感受,最好能蹲下來,與孩子有眼神交流。

3歲後給孩子適當的“死亡教育”

“死亡教育”可以延伸為“生命教育”,任何有生命的東西都有其生命週期,雖然客觀上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但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是應該分階段的,科學認為在孩子6前對死亡的認識是分離的、結構性的,只有到10歲以後慢慢會進入成熟期。

3歲多的孩子眼中的“死亡”更多的是對生命現象的好奇,是一種科學探索的熱情。這時候配以生動有趣的生命科學探索活動,滿足他的求知欲望,也許是最適當的。家長可以利用一些書籍,做遊戲,甚至大自然一些現象讓孩子知道生命現象。再長大後慢慢再進行一些深入的“生命教育”,例如要珍愛自己和別人的生命,如何讓生命更有價值等等。

不同年齡的兒童對“死亡”的認識

小寶寶(3歲以前的部分孩子)

1. 雖然孩子特別小,還是會對周圍悲傷或者憤怒的氛圍有察覺。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2. 小BB可能會選擇大哭來表示自己的情緒。

如何向孩子解釋:最好的方式是告訴他“這個人不見了”,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很難明白什麼是死亡。可以用打比方的方式對孩子說,發生了很多很多的事情,有些人在這些事情中“不見了”,就像家裡養的小狗狗、小兔子,有一天它消失了,不再回到家裡來,以後也就見不到它了。

學齡前(3-6歲)

1. 這個階段的孩子通常是以自我為中心的。

2. 他們認為死亡是可以返回的,他們認為他們做什麼可能死去的人就會回來。

3.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會有身體症狀,例如肚子疼。這其實是表示他們需要關愛。

如何向孩子解釋:家長可以說“這個人壞了,沒法恢復了”。比如,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發育狀況,告訴孩子,這是地震把房子震倒了,房子很重,人被房子壓得不能動彈,然後就病得很厲害,最後救不活了,這跟家裡的玩具、燈泡、洗衣機等壞了、修不好了是一樣的道理。

兒童(6-12歲)

1. 這個階段的孩子可能行為退化到以前,或者表現出問題。

2. 如果他們特別活躍可能表示他們希望回避那些還無法把控的感受和情緒,甚至是不敢去體驗的情緒。

3.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會有身體症狀,例如肚子疼。這其實是表示他們需要關愛。

4. 這個階段的孩子對死亡有具體的概念(例如人不會感到疼了)。

如何向孩子解釋:可以講一些具體的死亡概念。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多多少少會有一些死亡的概念,家長可以告訴他們,“這個人死了,生命沒有了,心臟不跳了,也不呼吸了。”

通過繪本故事讓孩子理解生死

生死學大師庫伯勒·羅斯在ぜ關於兒童與死亡》的書裡提到"透過繪畫、遊戲過程,有助於兒童理解或面氍死亡和災難ど通過諗子共讀,引導孩子談豎生死大事不失為一個良方。下面氱䴼紹給大家一些相關的繪本故事。

1. 從意外災難說起

遭遇重大災難,是兒童成長過程中遭遇的重大創傷性事件。有些兒童的心理很有彈性,容易復原,但有些兒童卻會出現一些症狀,這些症狀會對他們的日常功能、健康和安全產生長期而深刻的消極影響。在災難面前,我們應幫助孩子理解和接受災難,在災難面前不是被打倒,而是成長。

* 讓孩子們感受到他們並不孤單,我們和他們在一起。我們愛他們,我們會幫助他們。

* 讓孩子們在閱讀中接納自己的情緒,感悟並接受化解負面情緒的方法。

* 相信世界是美好的,相信世界為我們每個人而存在。

* 只要有一顆熱愛光明的心,那片土地就會充滿希望。

* 用源源不斷的勇氣去面對未知的下一刻,也許我們能做到。

繪本推薦一:《媽媽的紅沙發》

家裡發生了火災,東西被燒光了,但是外婆說:“幸好我們還年輕,可以從頭開始。”多麼樂觀的人生態度!於是外婆、媽媽和孩子三代人開始了努力攢錢重建家園的過程。鄰居們送來了桌子、椅子和床,還有比薩、冰淇淋和好多好東西,這讓她們很感激。可是,最令她們興奮和驕傲的是,經過一段時間的省吃儉用,她們終於攢夠了錢買了一個漂亮的、舒服的紅沙發!

繪本推薦二:環境繪本《希望》+《愛》

洪水和海嘯使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頃刻間化為廢墟。人們從四面八方伸出援助之手,幫助災區重建家園……這是一本充滿“愛”的書,它讓我們相信:愛能夠幫助人們戰勝任何災難。洪水、海嘯這兩個互不相同的故事分別用紅、綠兩色分開,並在左、右頁面同時呈現,設計新穎獨特。

2. 從親人離世說起

對孩子來說,親人離世打擊非常大,一方面,自己親近的人突然走了,他會感到孤單、無助;另一方面,看到大人傷心痛苦,他自己內心的恐懼感會加深。大人在發洩自己情緒之後要儘量給孩子更多的關愛,讓他感覺到,雖然一個親人去世了,但對他的愛並沒有減少,讓孩子有足夠的安全感,這時候,他也願意將內心的感 受講出來。

繪本推薦一:《長大做個好爺爺》

小小熊最快樂的事,就是在每個星期五去看望他的爺爺。爺爺和小小熊會一起喝茶、吃點心。然後,他們總會爬上花園裡的書屋,去看長滿草的“三熊山”,去看“金髮姑娘的河”……這時,爺爺還會給小熊講故事,講他年輕時的往事。但是有一個星期五,小小熊去看爺爺的時候,爺爺卻不能出去了。小小熊的爺爺到底怎麼了? 小小熊還能和爺爺再一起爬上樹屋,欣賞外面的美景?他還能聽爺爺講動聽的故事嗎?

繪本推薦二:《我的爺爺變成了幽靈》

艾斯本想起好多事情:爺爺帶他去遊樂場、看賽車、看電影、釣魚,爺爺;中他大吼大叫、和他一起扮鬼臉、撓他癢癢、把糖藏起來——他們沉浸在愉快的往事 裡。突然,爺爺不再笑了,“我忘記和你說再見了,我的小艾斯本。” 他倆都哭了。於是,爺爺讓艾斯本靠近自己,捏住艾斯本的手,溫和的目光好像要把艾斯本裹住:“再見,艾斯本。”“再見,爺爺。請代問奶奶好。”他們鄭重地做完這件事,然後,爺爺開心地走了。

繪本推薦三:《爸爸的圍巾》

圍上了爸爸的圍巾就會有勇氣,故事講述了一個失去爸爸的孩子在冬天圍上爸爸的綠圍巾後發生的事情。阿富原本是害羞、缺乏自信的孩子,在失去父親後,他不斷努力,心靈慢慢成長,變得勇敢、獨立。整個故事情節以綠圍巾為線索,以一周的生活情節為貫穿,這些生活中的故事很能引起小讀者的共鳴。

3. 拿寵物當媒介

不少孩子家裡有寵物,寵物的壽命短,極易成為小孩接觸死亡的第一次經歷,父母不妨善用機會進行生命教育。寵物死去經常激起孩子對死亡的疑問,狗狗去了哪裡?天堂是什麼?我可不可以一起去?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如果孩子被鼓勵發問與死亡有關的問題,並容許表達情緒,且經常被關愛,那麼在遭遇親人過世時, 孩子較能從容面對。

繪本推薦一:《我永遠愛你》

本書講述的是一個男孩和一隻狗的故事。他們一起享受恬靜時光,但狗的生命是短暫的,男孩看著他的狗——阿雅一天天地老去,卻無法幫忙。他能做的只是忠實地陪伴在阿雅身旁,所幸的是,男孩每晚入睡前,總記得跟阿雅說一句“我永遠愛你”。這句“我永遠愛你”,不知道阿雅懂不懂,可是在阿雅走到生命盡頭時,這一句話卻是男孩在傷心之餘心中最大的安慰。阿雅帶著男孩的愛靜靜地去了,男孩也因為自己及時付出了愛,才能接受阿雅的老與死,才能勇敢地療傷。

繪本推薦二:《灌的禮物》

充滿智慧的獾離開了他的身體,也離開了所有的動物朋友,雖然他在生前已常常告訴朋友他只是到了隧道的另一頭,大家不要為他難過。但是,在寒冷的冬天裡沒有了獾,這對大家來說,實在是太難過了。直到春天的來臨,所有的動物聚在一起懷念獾,說著獾以前與大家相處的種種,大家的悲傷才慢慢撫平,因為獾雖然永遠離開了,但他所留下來的“禮物”卻像是礦藏一樣,永遠都在幫助有需要的人。

4. 從大自然知生死

我記得以前我和侄子們一起,把金魚埋葬在花盆裡,然後在花盆裡撒下種子。“金魚死去了,以後我們再也不能見到它了,但是,我們可以埋葬它,然後想念它——當然,金魚的生命也可能會以另外一種形式出現,它會滋養這棵花。”我這樣跟他們講。記住,生命是有限的,愛和思念卻是永恆的。

繪本推薦:《一片葉子落下來》

書中一片叫做弗雷迪的葉子和它的夥伴們經歷了四季的變化,逐漸懂得了生命的意義在於經歷美好的事物,在於給別人帶來快樂;明白了死亡並不是代表一切毀滅,而是另一種形式的新生。

 

google廣告

google廣告
 

google廣告

google廣告

 

 

轉發 分享 是一種境界

文章尾

熱門推薦

熱門推薦

 

關於 EZ生活


EZ生活 一個創新多用戶部落格平台。網友可以在這裡免費創建自己的部落格頻道!分享學習的經驗。

華人最大的內容分享平臺!

重要聲明:ezp9.com分享生活網,本站所有文章由會員即時發表,本站對所有文章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所有文章內容只代表發文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發文者擁有在ezp9張貼的文章。 由於本站是受到「即時發表」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即時文章,如有不適當或對於文章出處有疑慮,請聯絡我們告知,我們將在最短時間內進行撤除。
若有任何文章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瑱妥 著作權侵害通知書 ,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或修正。
若文章或是內容有問題請 | 聯絡我們 | ,我們將會第一時間優先處理。
使用注意事項使用規則Facebook隱私權條款隱私條款侵權舉報著作權保護聯絡我們廣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