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寶寶出現日夜顛倒的睡眠問題時,也許媽媽們可以從如下4個方面進行調整。 1、增加寶寶的戶外活動時間 充足的自然光照能夠促進寶寶褪黑素的分泌,而褪黑素是日夜生物鐘形成的最重要的因素。中國傳統的月子會要求產婦和新生兒都不能外出見風,很多寶寶滿月前甚至一些地區三個月前都沒出過門,缺乏自然光照導致寶寶的褪黑素分泌不足,進而影響生物鐘的形成。如果養育方式得當,大部分寶寶在出生6周時形成日夜節律的生物鐘。 白天增加寶寶的運動,有助於寶寶啟動“活動模式” 寶寶的大腦存在兩種模式,即“睡眠模式”和“活動模式”。如果白天清醒的時候,寶寶沒什麼事情可做只是安靜的躺在那裡,這樣和夜晚的區別不是很大,不利於他們的大腦啟動“活動模式”。“運動是睡得好、吃得香的發動機”,趕緊讓寶寶的“運動發動機”運轉起來吧。 2、為寶寶創造適合睡眠的環境 如果看護人對寶寶睡眠環境的認識還存在誤區,以為把窗簾拉上、房間越黑,寶寶就會睡的越好。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實際造成的後果是,更容易造成寶寶分不清楚白天和黑夜,最後導致夜間睡小覺白天睡長覺。日夜有別的睡眠環境非常重要,根據寶寶的感官處理能力調整睡眠環境,可以有效的預防日夜顛倒和白天睡眠不踏實。 3、大人遷就寶寶的作息 很多人在寶寶出生後按照自己的作息安排寶寶的日夜活動,導致原本應該在傍晚6-8點就進入夜間睡眠的寶寶十一二點才入睡。隨著寶寶月齡的增長,大部分寶寶夜間入睡時間會從傍晚6點退後到9點,而那些原本11點才睡的寶寶就有可能退後到夜間的一兩點了。
各位媽媽們,如果你家寶寶也有黑白顛倒的情況,不妨對照上面的4個方面分析下是什麼原因導致的,馬上就進行改善吧。寶寶睡好,全家都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