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端肥大症早期發現不易 警覺外觀變化是重點

 

 

 

google廣告

google廣告

 

google廣告

google廣告

肢端肥大症早期發現不易 警覺外觀變化是重點 觀看人數:177  

 

肢端肥大症早期發現不易 警覺外觀變化是重點

林小姐前陣子參加國中同學會,一見面同學們都認不出她,大夥都覺得長相似乎有點變化,但又說不出哪裡不一樣。林小姐總是笑答:「是年紀大了,變老變胖吧!」直到同學中一名神經外科醫師懷疑並提醒,有可能是「肢端肥大症」時,才讓林小姐警覺:該去醫院進一步診斷。

症狀變化慢難察覺、合併症多、壽命減少

台大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曾漢民指出,肢端肥大症是因腦下垂體長了良性腫瘤,造成生長激素(GH)過度分泌,使得類胰島素生長因子(IGF-1)濃度上升,而引起相關的內分泌疾病。曾漢民醫師說,這類疾病最常發生的症狀為臉型改變,其中最明顯的是嘴唇增厚、眉骨凸出、顴骨變高、鼻翼也明顯變大,甚至連舌頭都會變大,導致打鼾或呼吸中止,除此之外,病人還可能有臉部出油嚴重、聲音低沉、經常性頭痛等現象。

「肢端肥大症由於症狀變化緩慢,自己或身邊的人往往無法察覺,且由於病例多集中大型醫院,非專科醫師,有時候也不易診斷出來;研究指出,從出現症狀到確診,平均需要長達五至七年的時間。」曾漢民醫師感嘆。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根據臨床統計,約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在診斷時會合併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或關節炎等症狀,如果未接受適當治療,存活期比一般人短10至15年左右,「甚至有研究發現,肢端肥大症與大腸癌的發生可能有關聯性。」曾漢民醫師補充。

手術+藥物+放療 術後定期檢查可和平共處

治療肢端肥大症以手術為首選,但手術並非百分之百成功,術後必須監測生化指數及臨床反應,有些患者仍需適當給予藥物或者接受放射手術,以長期控製。曾漢民醫師說,經過手術及藥物使用後,患者不但身型會減至少4公斤左右,臉上的出油問題也會明顯好轉,且面容也會漸漸恢復。

曾漢民醫師提醒,肢端肥大症的患者,應該要在術後每三個月定期抽血檢查,包括監測生長激素(GH)及類胰島素生長因子(IGF-1)數值,並追蹤臨床症狀,且與醫療團隊保持密切合作,同時維持良好生活作息,才能與疾病和平共處。


 

 

google廣告

google廣告
 

google廣告

google廣告

 

 

轉發 分享 是一種境界

文章尾

熱門推薦

熱門推薦

 

01廣告刊版插入



這裡滾動定格

關於 EZ生活


EZ生活 一個創新多用戶部落格平台。網友可以在這裡免費創建自己的部落格頻道!分享學習的經驗。

華人最大的內容分享平臺!

重要聲明:ezp9.com分享生活網,本站所有文章由會員即時發表,本站對所有文章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所有文章內容只代表發文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發文者擁有在ezp9張貼的文章。 由於本站是受到「即時發表」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即時文章,如有不適當或對於文章出處有疑慮,請聯絡我們告知,我們將在最短時間內進行撤除。
若有任何文章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瑱妥 著作權侵害通知書 ,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或修正。
若文章或是內容有問題請 | 聯絡我們 | ,我們將會第一時間優先處理。
使用注意事項使用規則Facebook隱私權條款隱私條款侵權舉報著作權保護聯絡我們廣告合作